□記者 王晨 劉昂
以書會友,共沐書香。8月29日上午,書香河南第四屆全民閱讀大會周口分會場讀書活動正式拉開帷幕。
觀察一座城市的文明品性,“書香濃度”無疑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。
公共圖書館、道德書屋、農家書屋……處處都有閱讀者的身影;新華書店、沽讀書廊……有品有趣的讀書氛圍更顯格調;周口“伏羲書展”、“少年領讀人”薦書大賽、“名家面對面 好書共分享”、“童心向黨、紅色閱讀”……一場場活動精彩紛呈。
近年來,我市持續(xù)深化全民閱讀活動,全力推進書香周口建設,通過夯實閱讀陣地、打造特色品牌、拓寬推廣渠道,讓全民閱讀活動遍地開花,濃濃書香回蕩在三川大地,顯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精神內涵,給讀書人的心靈增添了溫暖。
鍛造“金名片”,燃動閱讀熱潮
通過系統(tǒng)化、特色化的品牌運作,我市將閱讀從“個人行為”升級為“群體風尚”,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全民閱讀活動品牌。
周口“伏羲書展”成為文化名片。2025年,周口“伏羲書展”入選省級文化產業(yè)資金擬扶持名單。2023年以來,周口“伏羲書展”依托國家5A級旅游景區(qū)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區(qū)千年古廟會的人文底蘊與客流資源,已連續(xù)舉辦三屆,主題分別為“千年古廟會 文化新氣象”“有質量的閱讀 有深度的思考”和“讓閱讀和思考領跑AI”。該項目獲河南省委宣傳部通報表揚,并受到《人民日報》、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廣泛關注。作為出版閱讀領域首個實現文旅融合、文化下沉、連接傳統(tǒng)與現代的書展,周口“伏羲書展”致力于將游客轉化為讀者、將香客轉化為書客,使祭拜祈福的古老傳統(tǒng)煥發(fā)人文傳薪的新風尚,是創(chuàng)新文化供給、深化全民閱讀的生動實踐。
今年第三屆周口“伏羲書展”,吸引55家知名出版機構參展,展出圖書10萬余冊,最終取得銷售近6萬冊、接待讀者20余萬人次的亮眼成績,創(chuàng)三屆書展新高。書展期間同步開展作家簽售、文化講座等活動,新華社、《河南日報》等中央及省級媒體刊發(fā)報道200余篇,抖音、微信等平臺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1億人次,讓“逛廟會、購好書”成為新潮流。
節(jié)慶活動“燃”起閱讀潮。2024年以來,我市圍繞春節(jié)、世界讀書日等節(jié)點,策劃開展“書香迎春 悅讀賀歲”雙節(jié)讀書、“4·23”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、“少年領讀人”薦書大賽、“名家面對面 好書共分享”等活動1萬余場,累計吸引30多萬人次參與。
作家資源“帶”動閱讀風。依托“中國文學之鄉(xiāng)”“周口作家群”文化優(yōu)勢,我市組建由20余名本地知名作家組成的閱讀推廣隊伍,常年開展“知名作家周口高校行”活動,多位作家走進周口師范學院、周口職業(yè)技術學院等高校,通過分享創(chuàng)作經歷、推薦經典書籍,帶動近萬名大學生養(yǎng)成閱讀習慣,將文學愛好轉化為長期閱讀行動。
織密“書香網”,浸潤城市肌理
推廣全民閱讀,平臺陣地是基礎。我市以“完善設施、優(yōu)化服務”為抓手,構建覆蓋城鄉(xiāng)的閱讀網絡,從圖書館、新華書店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、青少年活動中心到道德書屋、職工書屋、社區(qū)書屋、農家書屋,將閱讀空間打造成兼具功能與溫度的“文化符號”?!?/p>
——城市空間“嵌”滿書香氣。市文學館古色古香、市圖書館韻味十足,鑲嵌在商場、公園的特色書屋別具一格。遍布街頭巷尾的道德書屋打通服務讀者“最后一公里”——社區(qū)旁的書屋方便居民茶余閱讀,車站里的書屋為旅客緩解等候焦慮,游園中的書屋讓市民在休憩中享受書香。
——農家書屋“育”出新風尚。目前,全市農家書屋已實現線上掃一掃免費閱讀,讓閱讀更加便捷。線下的農家書屋免費開放,每間書屋均配備政治經濟、種植養(yǎng)殖、醫(yī)藥生活等各類圖書期刊;依托書屋開展的“紅色課堂”“愛心課堂”“國學講堂”深受歡迎,老黨員講紅色故事、返鄉(xiāng)大學生為留守兒童輔導功課,讓農家書屋成為鄉(xiāng)村文化振興的“加油站”?!?/p>
——新華書店“變”成新地標。我市推進“打造一個書店、點亮一座城市”工程,對全市新華書店賣場進行新建、改建、擴建,打造市級圖書銷售旗艦店。升級后的書店融合閱讀、教育、培訓、休閑等多元業(yè)態(tài),豐富了城市文化服務的層次和類型,填補了不同區(qū)域文化服務的空白,為不同年齡、興趣的人群提供專屬文化空間,成為市民熱衷的打卡地。
拓寬“閱讀圈”,豐盈精神糧倉
推廣全民閱讀,順應時代潮流是關鍵。我市兼顧傳統(tǒng)與創(chuàng)新,通過優(yōu)質內容供給、數字技術賦能,拓寬全民閱讀覆蓋面,讓不同群體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?!?/p>
9卷本的《周口歷史文化典籍叢書》、 3卷本的《名城周口的文化記》以及《周口紅色記憶》等一批突出周口地域文化特質和精神標識的精品力作,出現在越來越多周口人的書桌上,把藏在土地褶皺里的歷史、浸在沙潁河中的記憶,借由書頁走進更多人心里。這些書籍走進機關、學校、社區(qū),用本土讀物“講”好周口故事,增強了周口人對家鄉(xiāng)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,進一步激發(fā)了大家回報家鄉(xiāng)、建設家鄉(xiāng)的熱情。
大力推進數字閱讀建設,用數字閱讀“破”解時空限制。如今,市圖書館現有電子圖書27.5萬冊、電子期刊514種、數字資源庫26個,市民通過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即可免費閱讀;每個道德書屋均配置電子圖書期刊借閱機,豐富廣大讀者線上閱讀體驗。
新華書店借助微信公眾號、抖音賬號、微信社群等平臺,用多元平臺“引”領閱讀方向,每月開展2—3場“線上薦書”直播,邀請編輯、作家為讀者推薦好書。利用全民閱讀活動現場、微信群、朋友圈,大力推廣“書香河南公共文化平臺”,引導市民在線參與閱讀打卡,使閱讀以更靈活多樣的形態(tài)融入生活,讓讀者感受讀書之變、體驗讀書之美?!?/p>
如今,“有書香”“愛閱讀”已融入周口市民的日常生活。隨著書香周口建設不斷深入,書籍正成為連接鄉(xiāng)土記憶與城市發(fā)展的文化紐帶,既為周口兒女注入精神力量,也為這座城市高質量發(fā)展涵養(yǎng)深厚文脈。②15